楚天都市报7月25日讯(记者胡勇谋 通讯员吴江 杨昆 实习生王璐玥)97分!汉十高速汉江四桥排名全国第一!今年6月,2017年全国高速公路桥梁检测结果公布,这是自全国实施国检以来,湖北省桥梁检测中取得的最好成绩,全省交通同行纷纷奔走相告。
大伙拍手叫好的同时,心中不禁起问:全国40座大桥同台竞技,名不见经传的汉江四桥何以成为翘楚?
2003年通车的襄阳汉江四桥是G55二广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,全长4.6公里,桥面总宽26米,双向4车道,由省交通运输厅汉十高速公路管理处(简称汉十管理处)负责日常养护。通车15年来,这座大桥还没有经历过一次“大手术”,没有因为路况原因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,外表虽然有些“修修补补”的大桥,“里子”却十分健康。
pc28预测获得全国第一的背后,究竟有何养护秘诀,它对全省高速公路桥梁养护有何借鉴意义?连日来,记者实地走进汉江四桥,一探究竟。
大桥如人 关键在于预防性养护
“10+6”桥检制度为健康保驾
盛夏,骄阳似火。8日,记者从汉十管理处第三养护站出发,驱车不到30分钟,便驶上了汉江四桥。此时,桥面温度超过35℃,2名穿着工作服的养护人员一丝不苟地巡查着大桥,全身汗流浃背。

远远望去,大桥并不起眼,甚至有点“破旧”。走在桥边,看到防撞墙上有不少“长条”,仔细一问,原来是钢筋外露后涂上了一层环氧砂浆。站在桥上,一辆辆大货车呼啸而过,顿时让人感到:大桥承受的压力真不小。
据悉,汉江四桥是大货车进出襄阳的唯一过江通道,也是连接鄂豫两省的重要通道,从大桥向北走30公里,便进入河南南阳境内。2017年6月1日,襄阳市实施大货车禁行新规,除了汉江四桥外,其它大桥一律不能通行货车,这导致汉江四桥通行货车量猛增。监测数据显示,2018年1-6月,汉江四桥日通行车流量超过2万辆,其中大货车约1万辆,占了近一半,养护压力日趋加大。“做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,不仅理念要新,而且要加大投入,确保技术先进实用,养护及时高效。”汉十管理处处长周宇红表示,大桥如人,“身体”好不好,关键靠日常保养。汉江四桥之所以健康,一方面得益于建立了日常养护制度、养护管理制度、施工监理招投标制度等完善的养护体系,另一方面得益于原总工程师廖卫东同志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辛付出,正是在他所倡导的“预防性养护”理念下,才防止了小毛病演变成大毛病。

记者在汉十管理处第三养护站看到,根据管理处的要求,该站专门制定了10项养护制度为汉江四桥的健康保驾护航。10项制度分别是:责任划分、信息公开、资金保障、养护工程师、例行检查、分类处置、技术档案管理、年度报告、定期培训和挂牌督办。此外,该站还建立了维修档案记录、配套的桥下空间管理、三类构件是否及时进行处理、通航是否与航道部门签订助航协议、治超是否有专项预案、应急预案等规章措施。
据介绍,无论是酷暑还是寒冬,第三养护站养护人员和2家施工单位工作人员每天对大桥巡查2次,每周全面检查一次,形成了完善的日检、周检、月检、年检制度,检查重点包括路面是否有坑槽、车辙,伸缩缝是否开裂、变形,桥下支座是否变形,防撞墙钢筋是否外露等,不放过一处细节。一旦发现问题,及时处理,完成后第一时间更新养护管理档案,让所有人对大桥状况一目了然。“做好预防性养护,没有巧板眼,就是细心、细心、再细心。”养护科科长邱怀中说,做到了这一点,在有效期间内,大桥质量一定是杠杠的。
去病害 有绝活
“四新”技术让大桥“长寿”
车流量大,货车多,如何降低大桥道路病害的复发率至关重要。“养护要敢于投入,特别是大胆应用新技术、新设备、新工艺、新材料。”周宇红表示,没有金刚钻,不揽瓷器活,“四新”技术带给大桥的健康体验效果更好,对大桥的长久保护作用更大,要算大账、长远账。据了解,汉十管理处十分重视桥梁的预防性养护,特别是长大桥梁,预防性养护覆盖率达到80%。

8日下午,记者在大桥上看到,大货车驶过的路面没有一条裂缝和车辙,看不到一处坑槽,即便是箱梁连接处的钢板伸缩缝,也没有断裂痕迹。虽然刚下过暴雨,地势最低处也没有任何积水。
货车这么多,桥面为何养护得这么好?“可别小看,这里面大有文章。”邱怀中指着桥面说,裂缝、坑槽是大桥最常见的“病害”,2017年,管理处维修桥面时使用开普封层这项新技术,处理完裂缝后在路面铺了一层1.5-2公分的碎石,然后对道路进行刷黑,可使道路出现裂缝时间延缓3-5年。而过去,按现有车流量,半年不到就会出现裂缝。
3个小时的探访,记者发现大桥上类似的“尖板眼”还真不少。
例如,2017年,大桥在铺沥青时添加了一种纤维材料,并在表面洒布一层稳定剂,这相当于混凝土中添加了钢筋,使沥青的抗压强度提升了30%以上,使用寿命延长了5-8年;同步碎石封层车全国仅10台,价格非常昂贵,但它在铺沥青时可以均匀撒布碎石,提升沥青凝固速度,而且防水防滑。为了减少道路封闭时间,该管理处首次租用了一台设备,2个小时就实现了道路开放,比过去快了3个小时,广大司乘人员纷纷拍手叫好。
据悉,自2017年以来,汉江四桥在养护中共计使用了新技术、新设备、新工艺、新材料等10余项,其中还包括在沥青路面中添加了防冻剂、融雪剂,增强雨雪天气防冻防滑能力;使用了高模量沥青混凝土,增强路面的抗车辙能力和抗疲劳能力等。例如,一般大桥伸缩缝钢板使用15年后要全部更换,而该桥还有一半伸缩缝钢板因质量较好无须更换。“服务人民群众的安全便捷出行,关键在于党员干部扎根一线,将新技术、新设备、新工艺、新材料运用到养护管理的方方面面。”汉十管理处党委书记周爱民说,15年来,大桥上没有因为路况原因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,这是汉十养护人“建设人民满意交通”的具体行动实践。
大桥检修“一次办”“马上办”
信息智能化让养护更高效
9日中午,汉江四桥下方箱梁内的气温超过了50℃,2名养护巡查人员在箱梁内发现,有一根钢筋外露。随即,一人拿着手电筒照明,一人掏出手机拍下钢筋,然后上传到“智能养护巡查”平台。10分钟后,汉十管理处监控系统便收到了这一信息,立即回复:迅速处理。很快,这根钢筋的外表被涂上一层环氧砂浆。
这是汉十管理处利用信息化平台养护大桥的一个缩写。过去,养护人员发现问题后,要层层上报,待管理处审批一般需要1-2天。2013年,汉十管理处启动智慧汉十建设后,加快了汉十高速养护信息化系统建设,开发了“智能养护巡查”平台,让养护人员发现问题后,立即上报问题,管理处快速审批,立即解决问题,做到高效痕迹化养护。
目前,汉十管理处使用的省级高速公路路网养护数据集中管理信息化平台,可实现公路基础数据、资金计划数据、公路病害数据、养护工程数据、公路状况评定数据的采集和管理,并能实现省级范围的分级养护数据统计汇总查询要求。
记者在第三养护站看到,汉十管理处信息监控中心襄十分中心也在同一栋楼办公,里面有几十块监控视频,其中有一块视频专门监控汉江四桥。“大桥上有3个摄像头,能清晰看到大桥及周边的一举一动。”该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,2017年,有一辆大货车在离汉江四桥约20多公里时铁板突然松动,不断有铁屑洒到路面,情况十分危险。监控中心发现后,立即通知养护站工作人员赶往汉江四桥,在离大桥约1公里处,将车辆拦下,防止其驶入大桥造成交通安全隐患。“提升养护水平,保障大桥安全,还有很大努力空间。”邱怀中表示,目前,管理处正在采购一套健康智能检测系统,一旦安装,能监测每天有多少超载车辆,能准确判断桥面各处的受压力度,随时上传大桥各个部位的运行指标,后台通过大数据来预判哪些部位可能出现裂缝等问题,及时预警处置。
省交通运输厅相关人士表示,目前,我省境内只有阳逻长江大桥、天兴洲长江大桥和沌口长江大桥使用了该系统,汉江四桥将成为汉江上首座享受“智能健康检测”的大桥,养护水平和质量有望进一步提升。
多方联动保大桥安全畅通
汉十管理处还将下好三步棋
在汉十管理处第三养护站负责人陈守辉的手机上,有一个QQ群和微信群,名字都叫:多方联动群。群里面有养护、路政、高警、地方应急办、襄阳监控分中心等多个单位的同志。“可别小看这两个群,在应急事故处理时发挥大作用。”陈守辉介绍,今年5月,为配合横穿汉十高速的襄阳物流大道施工建设,加之从2017年6月份以来的襄阳两桥限行,汉江四桥作为大货车进入襄阳市区唯一过江通道和省际重要通道,保畅压力之大可想而知。

他说,如果各方信息沟通不及时,分流或者交通事故处置不及时,大桥随时可能会造成拥堵,从而造成大桥周边城市出入口站拥堵,会对二广高速和福银高速带来很大的通行压力。有了交流群,大家第一时间将各路段交通信息发在群里,共同联动。比如,某一路段发生了小事故,各方立即行动,及时处理事故。在应对限行安全保畅“战役”中,各方联动及时处理汉江四桥多起交通事故。
据悉,自2017年6月襄阳市两桥限行以来,汉江四桥没有发生一起大规模车辆滞留事件,多方联动功不可没。
此外,路政部门主动治超,有效减轻了大桥压力,有力保障了汉江四桥安全运行。
陈守辉表示,目前,各方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联动机制,除了日常沟通外,还共同制定安全保畅方案。汉江四桥通车15年来,还没有发生大规模车辆滞留事件。
汉十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,该处将在三个方面强化多方联动机制。一是联合南阳、襄阳等政府部门,建立省际、省内治超工作联动机制,强化从源头治超,避免因超载车辆过度通行对桥梁运行安全造成破坏性影响;二是健全与地方政府部门长效沟通机制,定期召开联席会,及时反馈桥梁桥下存在的违章建筑及堆积物、违法作业等情况,确保桥梁结构安全;三是深化路警联合机制,加强区域配合,协调解决桥梁养护施工作业与道路安全保畅之间存在的各类矛盾,共同营造良好的沟通、办事氛围。